( 2013/03/05   )

Yahoo!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



前不久國外流行一個「神奇公式」。假定有一位年輕人,從現在起每年定期存款 1.4 萬元,享受平均 20% 的利率,如此持續 40 年,財富可以積累為 1.4 萬元 × (1 + 20%) × 40年 = 1.0281億。


台灣也有金融機構,曾經試算一個公式,只要初始投資5萬元台幣,放在年報酬10%的標的上,經過40年,本利合就有2,262,962;若是拿出10萬,同樣條件,40年竟然滾出高達4,525,925的績效。



上述二個公式,理論上都對。不過真正困難是執行面:
一是、能不能持續投資40年
二是、每年都能找到報酬10%的投資標的?
其中第二點,又比第一點困難!


*你還在聽明牌買股票?


許多人都喜歡聽名牌買股票或進行投資。如果聽到的是第一手消息,或許還有機會。若是從報上得到的消息,或是身旁張三、李四,買完股票才轉告你的利多,貿然進場,十有八九會變成「最後一隻老鼠」。


舉一個聽來的例子,與讀者分享: 一家科技大廠的業務經理,到國外接洽業務。幾經商談後,接下一筆金額龐大的訂單。這位業務經理,除了第一時間打電話回公司報喜之外,也會順便撥一通電話回家,家人得此利多,就會趕快買進自家企業的股票。


公司接此大單,立即召開會議,研發部、採購部、生產線,甚至人力資源室都會參與會議。當會議結束後,叫貨的叫貨,排班的排班…。參與人員一定不忘打通電話,告知家人趕快買進公司的股票。


這 期間,外資分析師、法人機構…嗅出異樣後,免不了趁機佈局。接著公司召開記者會,釋放利多消息,記者前往採訪完畢,得知天大利多,發稿前也絕對會先打電話 告知親友,提早買好股票。最後,新聞見報,小散戶一看XXX接到這麼大的訂單,股價一定會向上噴出,趕忙下單,還不忘「呷好道相報」。


其中,每一次消息傳遞過程中,股價就隨之墊高,以為聽見明牌的小散戶,其 實是食物鏈的最下層。雖然消息是正確的,利多也絕對有;但由於最後才接棒,等於買在最高價位,甚至接到第一手消息人士的倒貨,才會淪落到一進場就慘遭套牢。


聽明牌或許會讓投資人僥倖獲利一、二次;可是明牌不會次次都靈驗;萬一明牌失靈,可能之前賺到的,全數賠進去都還不夠,甚至會侵蝕本金!


*未來要靠知識發財


「波仕特」線上市調網與媒體業合作「投資習慣問題」調查顯示,股市達人和一般投資人最大不同在於「做功課的時間」。據調查,將近有七成的投資達人,每天做功課的時間,平均在30分鐘以上;反觀一般投資人,用一樣長時間研究投資理財者,只有一成不到。


*如何找到有錢人的自動賺錢術!


拙作「有錢人的自動賺錢術」最近出版。文內對目前最熱門的債券、股票、ETF…提出了多年操作心法。


以債券為例:即使目前仍處於資金寬鬆與低利率水準環境,各類債券的表現與風險卻不一,若選錯債券種類,一樣會讓投資人賠得鼻青臉腫。


ETF是各人極為推薦的金融商品,隨著不同市場、不同類型ETF發行,股票與基金可以靠邊閃;不過,該如何聰明挑選ETF,書中有「撇步」與讀者分享!


投資需要不斷學習,若能同時吸取「贏家」經驗;則獲勝機會自然℃大增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席伊麗板橋遠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